读药周刊
第150期《丁玲传》
——丁玲与革命文艺现代性
二四天天正版免费资枓大 同时,因公共交通卡设备设施故障,导致持卡人不能正常使用公共交通卡的,应当依据公共交通卡发行规则以及交通行业相关管理规定予以处理。丁玲与中国革命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:既相向而行、生死与共而又不无矛盾和抵触、甚至必有抵触和磨折。之所以如此复杂,既关乎现代中国革命的特性及其对革命文艺的规定性,也关乎丁玲自己的革命性和个性。
怎样才能深入揭示丁玲的复杂性?不妨采取张爱玲在《传奇》扉页上的题词——“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,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”之态度,才庶几有望接近那“不简单”的复杂实际。
- 【往期回顾】
- 《读药》第148期
《男人之间》——为何有人恐惧同性恋? - 《读药》第147期
诗人张曙光访谈录:诗是少数优秀人的事情 - 《读药》第146期
《单身社会》:一场由独居印发的社会变革 - 《读药》第145期
《访法札记》:法国“三农”问题和社会治理对中国的启示 - 《读药》第144期
《回家》:全球化时代的“新无根之惑” - 《读药》第143期
知识分子应该如何介入政治?——解读托尼·朱特《责任的重负》 - 《读药》第142期
阎真《活着之上》:学院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 - 《读药》第141期
审美的专制——《读药》周刊2014年度回顾 - 《读药》第140期
《事实即颠覆》:对21世纪前10年的历史政治观察 - 《读药》第139期
西方冲击中的晚清华南社会——解读《大门口的陌生人》 - 《读药》第138期
《两面之词》:中国哲学家对话西方老革命,革命还是变迁?
丁玲——与革命相向而行
毛泽东给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写信,派丁玲担任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。丁玲分管政治训练和文化教育,早晚给战士们讲课,夜晚伏在一只木板搭成的小桌上写作。【详细】
1950年春天,担任全国文协常务副主席,主持日常工作。7月中央任命她为文协党组组长,冯雪峰为副组长;1951年春天,接替周扬出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……【详细】
《报告》提出:“责成丁玲同志向党做出深刻的书面检讨,并根据她对所犯错误的认识和检讨的程度,考虑对她的处分问题。同时对她在南京的一段历史进行审查并做出结论。”【详细】
丁玲不同意历史问题结论,掌权者就不给她恢复党籍、户籍和工资待遇。“我有一个感觉,我们是在路线斗争中的战败者、幸存者,不是战斗英雄。”【详细】
丁玲的一生具有如此的张力与戏剧性,凸显了20世纪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历史的几个最重要的命题:革命与知识分子,革命与人性改造,革命与革命队伍内部的斗争,革命政治的惩戒机制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等等。【详细】
革命之火激烈以至暴烈,既近于火者难免“惹火烧身”。丁玲与中国革命的复杂关系就在于此——这是一种既相向而行、生死与共而又不无矛盾和抵触、甚至必有抵触和磨折的复杂关系。之所以如此复杂,既关乎现代中国革命的特性及其对革命文艺的规定性,也关乎丁玲自己的革命性和个性。【详细】
他们,曾是丁玲的朋友——
她是一个政治性极强的人,但她同时是一个女人,一个步入暮年的女人。女人,特别是到这种年纪的女人,很难赞同将自己的私生活毫无掩饰地公开,更何况她认为有许多是“编造”的故事。【详细】
主席先问我对周扬的看法。我一个劲儿说着,全都是说周扬的缺点。听着,毛主席突然问我:“周扬总还是有些优点吧?!”我真后悔自己不会做人,为什么不先说周扬的优点和长处呢?【详细】
众家评说
两位作者不想把自己的写作停留在作家印象记或回想录层面,而是以历史学研究者的严谨态度,查阅、搜寻有关丁玲的文献档案,细致梳理,精心考核,且以社会学研究者的勤奋精神,踏查丁玲足迹所至之地,寻访相关人士,口述笔录,用以和文字文献比勘对照,故屡有新的发现贡献学界。
——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、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 王中忱
这一部《丁玲传》,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作者与传主在很长时间里近距离的接触,对传主有甚深的了解,在写作之际又查阅了日记和往来信札这些第一手材料,这是一般作者难以得到的条件。作者以求实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,才写成了这一部足以信今传后的大著。
—— 出版家、鲁迅研究专家 朱正
丰富的第一手史料,客观地记述丁玲的生命历程,努力地探索丁玲复杂的内心世界,本书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实最有深度的丁玲传记,不仅对丁玲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都颇具价值。
——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子善
这部新的《丁玲传》在史料的翔实完备性和事实的准确可靠性上,确然大大超越了既往已有之作,而堪称集其大成并且取精用弘的研究性传记。
——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解志熙
近期预告
以下为近期主题书:
◆《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》[英]亨利·吉/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
欢迎书评投稿,字数3000字左右,谢绝一稿多投;投稿邮箱:chenshuang@ifeng.com;一经采用,即付稿酬。
《读药》特约书评人
《读药》特约书评人既有来自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,也有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研究和独到见解的社会人士。他们将针对《读药》主题书进行点评和解读,为读者提供更有深度和价值的阅读思考。 【吴稼祥】 【高全喜】 【左凤荣】 【秋风】 【郑异凡】 【唐少杰】 【黄道炫】 【闻一】 【谌洪果】 【蒋竹山】 【黄纪苏】 【徐江】 【余世存】 【项继权】 【黄集伟】 【陈新】 【端木赐香】 【张柠】 【赵勇】 【李怡】 【刘汀】 【维舟】 【黎戈】 【更多书评人】
《读药》访谈嘉宾
《读药》在对所评书进行深度解读之外,还辅以对作者本人的访谈,分享其创作心得和经验。 【贺卫方】 【杨继绳】 【金雁】 【张炜】 【施小炜】 【周云蓬】 【阿乙】 【林夕】 【赵柏田】 【雪珥】 【更多访谈嘉宾】
《读药》书评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,凤凰网保持中立